互学、同商、共研 ——碧幼教师园本教研系列培训活动
互学、同商、共研
——碧幼教师园本教研系列培训活动
不知不觉,蔷薇花开花又落,幼儿园依然缺了那一张张童真的笑脸、一阵阵童趣的笑声,但我们相信那些童颜、童声很快就会回归,期待着、盼望着……
全体碧幼人坚守着教师的使命,蓄势已发,努力做好开学准备的同时给自己充电加能量。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扎实推进课程游戏化,着眼于活动研究的园本系列培训拉开了序幕……
读书活动交流
书籍就像种子,播种在心底便会生根发芽。寒假期间,老师们自主阅读了《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四月中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精读、梳理了第九章“科学区的创设”的相关内容。
好学深思知其意,研讨交流增灼见。老师们在个人品读与集体精读中萌发了不少感悟与心得:科学区域包含哪些方面?创设过程中的注意点是什么……在交流中共进,在互助中成长。
区域游戏探讨
5月7日,碧幼全体教师欢聚一堂,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虞永平教授《着力研究区域推进,实现课程游戏化项目新突破》一文。活动中通过搜寻关键词、章节选读、案例欣赏、评析交流等活动,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了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内涵,针对案例《兔兔究竟吃什么》联系实际工作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与交流……
教师研讨摘录:
张老师:如果将书本里的知识都让幼儿进行亲身体验,所要花费的代价太大。关于“兔子喜欢吃什么”这一类问题,可以借助书本等已有经验进行解答。
顾老师:可以针对“兔子喜欢吃什么”,带领幼儿收集信息、分享信息并归类,将信息分层次进行验证;引导幼儿讨论,预测后果,从而延伸拓展关于“关爱生命”的话题。
柴老师:可以查阅资料、阅读科普文章。
肖老师:进行一个有关兔子的主题教育内容,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耿老师:详细的调查之后结合实践来验证,应该引导孩子尊重每一个生命。
班本主题分享
上学期,各班努力践行课程游戏化,追随幼儿脚步开展了班本主题的研究与实践。5月13日全体碧幼老师互学互鉴,进行了班本主题的分享研讨会。
俞秦源通过课程故事《幼儿园蚂蚁记》向大家阐述了大六班孩子在探究小蚂蚁过程中的点滴以及教师细腻、深入的指导策略、理论支撑......
张一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我的参观我做主》则是有一个偶发的事件,引出了孩子自主参观小学碧波娃少年宫的系列活动,让大家看到了孩子惊喜的变化、看到老师了巧妙的指导策略、看到以点带面的活动推进......
教师发言摘录:
宋老师:两位老师的案例都很有意义,对于自己班将开展的“影子”主题活动,也十分有借鉴作用。
石老师:班本主题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扎实的前期准备,还要依靠幼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
潘老师:我们在开展班本主题活动时需要留下和孩子商量、讨论、布置的痕迹。
顾老师:班主主题的来源一定是来自于孩子,每个活动都要有理论支撑、让孩子有所收获……
最后,吴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吴江金家坝幼儿园的经典案例《石榴丰收啦》,从石榴这一主题让大家明晰了探究活动孩子究竟可以探究些什么?老师会有怎样的支持策略,怎样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探究行为,读懂孩子、支持孩子……
集体活动赏析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长本领。5月14日,全体碧幼教师饶有兴致地观摩了姐妹幼儿园支老师的体育活动《玩转桌子》,活动的创意、挑战性给全体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认为集体游戏的设计需要我们打开脑洞,拓宽思路,让孩子具有挑战的玩,成为活动的主人,在玩中才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园长点评:
陈美琴园长对系列活动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点评,列举了实例进行介绍。强调推进区域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班本主题要注重孩子的参与性,内容的原创性,需要大家针对自身班级、孩子的需求进行思考。希望每位老师能够在等待孩子归园的空隙中提升业务水平及教研活动质量。
疫情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打乱了我们前行的计划,但是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反思、思考、研究的时间,全体碧幼教师牢牢把握这难得的空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孩子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