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入秋,预防先行 ——碧波实验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健康入秋,预防先行
——碧波实验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冷,昼夜温差大,各种常见传染病开始频繁侵袭。天气多变,我们的关怀不变,为了加强全园幼儿、家长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和孩子们积极做好预防措施,与孩子共同度过这个美丽的季节!
秋季安全小常识
0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临床症状主要为突发高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上,伴有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和轻度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程大概4~7天,个别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之久。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0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
主要症状:水痘的临床经过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0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有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以3~18岁儿童最多。
主要症状:感染后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加重。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皮肤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04肺炎球菌感染
是指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是5岁以下儿童较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
主要症状:肺炎球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传播形式隐匿。常躲在宝宝鼻子里面,感染后通常不会马上发病,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可导致肺炎。当肺炎球菌穿越粘膜屏障,会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
预防措施:须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耐寒锻炼;避免淋雨受寒,过度疲劳等诱因,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便是接种疫苗了。
0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感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秋季安全小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幼儿园和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搞好环境卫生,勤通风:要搞好室内外卫生,保持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佩戴好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
2.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生吃瓜果要削皮,喝开水不喝生水。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勤晒被子、勤洗衣,多喝水、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手肘等遮掩口鼻,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要立即洗手,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4.坚持适度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注意营养。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如果出现发热、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就诊时应戴上口罩;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6.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