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疾病防控风险提示
9月疾病防控风险提示
9月新学期开始了,学生们重返校园,手足口病、水痘、食源性疾病等多种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随之增加。近期,国内多地先后出现新冠本土疫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建议大家及时接种新冠疫苗,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卫生习惯。
请继续做好“三件套”“五还要”防疫举措,在路上、学校、家里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2.0亿,多国疫情严重。新冠病毒变异株扩散,特别是delta变异株快速蔓延。7月份以来,国内多省市发生了本地疫情,截至8月29日18时,全国高风险地区0个,中风险地区下降到17个,目前本轮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8月18日-26日,上海累计报告9例本土病例,均在早期发现并管控。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疫苗。
2.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无论你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3.进行自我症状监测。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症状,请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发病前14天重点地区旅行或居住史,以及与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
4.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应按要求主动向社区、单位报备,持续关注“健康码”“行程卡”变化,积极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做好社区健康管理或集中隔离观察。
5.非必要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疫情动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需出行,请提前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每年5-7月、9-12月为我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也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的高发季节。随着学校、托幼机构开学,孩子之间接触多,预计9月手足口病例将有所增加,聚集性事件数量将增多,学校、幼托机构是儿童聚集的地方,需警惕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
家庭:
1.注意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3.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呕吐物后均要洗手。
4.勤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5.少聚集: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6.勤观察: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7.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时,家长要及时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将相关情况告知学校/幼托机构老师。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
8. 接种疫苗: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能接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EV71灭活疫苗。
【肺结核健康提示】
结核病是一个非常古老而迄今仍然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预防措施:
家庭:
1.保持家里室内空气流通,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2.在假期里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
3.饮食营养、睡眠充足、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
4.不去网吧等空间狭小,人多且空气污浊之地。网吧作为室内公共场所,空间狭小,人多且杂,不乏带菌者;且通气不畅,病菌与灰层形成气溶胶长期悬浮于空气中,极易被吸入肺内;而且经常上网者缺乏体育锻炼,很多人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和传播结核病。所以,各位家长务必要提醒自家孩子,暑假期间不去网吧等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5.如果假期期间家庭成员或周围人员确诊肺结核,该怎么做呢?
(1)首先,我们应该做到及时向学校老师报告情况,不要隐瞒病情;
(2)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规则服药、避免复发;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避免传染他人;
(4)提醒孩子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捂住口鼻,不要对他人大声说话;
(5)肺结核病传染期内,尽量让孩子不去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佩戴口罩。
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肺结核健康资源包下载方式:
【水痘】
以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部。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吸入患儿咳嗽、喷出的飞沫等均可染病;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食具、被褥、毛巾等物品后亦可能被传染。开学后,集体活动逐渐增多,增加传播概率。外出旅行返沪,增加输入性传播风险。
预防措施 :
1.加强室内通风,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机构应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2.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就医,患者应待结痂后方可返校、复工。
3.2014年8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按第一类疫苗接种程序完成接种,其余易感者按2017年新版上海市第二类疫苗接种程序自愿、自费接种水痘疫苗。
4.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食源性疾病】
进入9月份,气温仍然较高,细菌繁殖活跃,食物容易发生腐败变质。
预防措施 :
1.确保用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即使不过夜的饭菜,也要及时冷藏,腐败变质的食品及时遗弃。
2.规范食品的加工操作,食物生熟要分开,食物必须烧熟煮透,食物加热要彻底。
3.在外就餐或订购外卖食品,选择正规餐饮单位。
4.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净双手,注意饮食卫生。
5.如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开学防病提示
1.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
2.做好手卫生,在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和电脑等公用物品后、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前、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洗手,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3.错峰就餐,减少交谈;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
4.合理作息,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6.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不与他人交谈,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7.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及时报告班主任。
8.另外,家长要与老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健康情况。孩子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