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健康乐园>卫生保健>详细内容

第八期保健小常识冬季孩子常见病及预防方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4 09:08:15 浏览次数: 【字体:

冬季孩子常见病及预防方法

冬季是宝宝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常见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流感、腹泻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过敏性鼻炎、便秘等。由于气候寒冷,雾霾天气增多,寒流来袭气温骤降,宝宝身体娇嫩适应力较差,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更易患病,因此科学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分别介绍冬季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老人、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冬季气温变化大,尤其在寒流来袭时,气温骤降,宝宝的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极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肺部感染。

小贴士:

  降温时家长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加宝宝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让宝宝多喝温白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预防感冒;

  加强户外活动,耐寒锻炼从秋始,适当的有氧锻炼可使宝宝逐渐适应温差,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当宝宝活动后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风口吹风,避免着凉。

流感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在气温骤降温差变化大时更易发生。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

小贴士:

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到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宝宝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接种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法;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用手指揉眼睛和鼻子;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接触到感冒患者或他们碰触过的东西后要洗手;

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为宝宝提供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

如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腹泻病

每年的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患儿的年龄大多在2岁以下,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其次有星状和杯状病毒、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等。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酶的活性较差,致使肠道负担重,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呕吐症状。

小贴士:

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加强宝宝餐具的卫生消毒,注意宝宝玩具的清洁;

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婴儿提倡母乳喂养;避免给宝宝吃过冷、过生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甜和油腻食品,杜绝生吃水产品;在腹泻流行季节,避免接触患腹泻病的孩子,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玩耍;

如果宝宝患轮状病毒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妥善处理大便;患病后应喂宝宝稀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选择腹泻奶粉,不可进食肉类,不可喝果汁、蜂蜜,否则增加胃肠道负担消化可能使病情加重;

及时给腹泻宝宝补充口服补液盐,当宝宝出现精神差、口唇干燥、面色发灰、尿量减少及皮肤失去弹性等要就医。

哮喘

诱发哮喘的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灰尘、鱼、虾、海鲜、牛奶、油漆、以及药物如头孢、青霉素等。此外气候变化或情绪变化能诱发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发哮喘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宝宝晨起时或运动后咳喘明显,病情加重时会出现气急、口唇发紫及鼻翼扇动现象。

小贴士:

  要避免宝宝与过敏原的接触,对已知过敏原更应杜绝接触;

  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注意居室卫生清扫,避免铺设地毯,避免灰尘飞扬;

  不宜给宝宝玩长毛绒玩具;

  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

  对狗()毛过敏宝宝的家中不要养宠物;

雾霾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活动,如果需要户外活动,建议给宝宝带口罩;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因着凉而患感冒。

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或皮肤化脓性感染密切相关。扁桃体炎常常是由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在体内可以产生抗原,抗原抗体起免疫反应时可导致急性肾炎。发病初期可表现为低烧、头晕、呕吐、食欲减退,不容易引起重视,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浮肿。

小贴士:

  加强宝宝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宝宝抗病能力;

  要注意宝宝的皮肤卫生,给宝宝勤换衣、勤洗澡;

  防止宝宝被蚊虫叮咬以及皮肤感染;

注意宝宝尿液的异常情况;

患急性肾炎宝宝要及时治疗,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摄入过多的盐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过敏性鼻炎

冬季寒冷干燥,雾霾会增加空气中粉尘量,燥邪易伤及宝宝的身体,加上宝宝身体抵抗力偏弱,各种过敏因素都很容易刺激宝宝的鼻黏膜,导致口唇及鼻黏膜干燥,引发过敏性鼻炎。临床表现为连续晨起后打几十个喷嚏、鼻塞、鼻痒、流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严重者鼻黏膜干燥使血管变脆,稍有触碰就会出现流鼻血。

小贴士:

  首先应找出宝宝对哪些东西过敏,避免接触过敏原;

宝宝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

多让宝宝多喝白开水,不宜直接饮用太浓的果汁和糖水,辛辣和油腻食物易上火应避免吃;

加强宝宝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户外活动时养成带口罩的好习惯;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便秘

冬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便秘大都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者平时饮水少,或者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所致,或吃太多辛辣食物如辣椒、燥热食物如狗肉、羊肉,或进食水果蔬菜过少,导致便秘。生活安排不规律、睡眠不规律宝宝易发生便秘,如果宝宝缺乏运动,也容易引起便秘。

小贴士:

饮食结构要合理,不偏食、挑食,食物中鱼、肉、蛋与谷物的比例要适当,以谷类及植物性食物为主,并注意增加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

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多吃粗粮等碳水化合物;

多喝水,少吃蛋糕、巧克力、饼干、油炸食品和膨化类食品,核桃、松子仁、花生、芝麻等植物油含量高,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或蜂蜜水,可以润肠有助通便;

平时加强锻炼,鼓励宝宝多运动,促进肠胃运动。

冻疮

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宝宝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小贴士:

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改善血液循环是关键。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暖,寒冷的时候也让宝宝在户外玩耍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及体质虚弱的宝宝更要加以注意;

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穿棉鞋一定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湿冻伤脚;

宝宝患了冻疮要及时治疗,没有破溃时在红肿疼痛处涂抹冻疮软膏或维生素E软膏,也可请中医开一些草药煎洗;

用茄子干煎汤浸泡宝宝易发生冻疮部位,经过多次浸洗可有效防止冻疮发生及复发;

 当有水泡和水泡破溃形成溃疡面时,应及时就医处理,父母应避免处理不当加重病变而使合并症发生。

 

冬中暑

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

宝宝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有关。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持久的高热及过高的热量会损害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小贴士:

宝宝发生婴儿闷热综合征,父母也不要惊慌失措,应掀开被子,将宝宝抱到空气流通处,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对于病情较轻的宝宝,可擦干汗水,更换湿衣服。体温不高者,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体温过高者,要适当松解衣被,并用温水或者浓度为40%50%的酒精擦浴。若松解衣被,体温仍高,但精神状态很好,可以先观察,必要时服用退热药;若精神状态不好,立即就医;

对于病情较重的宝宝,有条件的应该立刻吸氧、人工呼吸,如出现更严重情况需要立即送医治疗,还应注意途中不要把宝宝的头部捂盖得过严,以免再次发生缺氧窒息。

口角炎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多风。一方面,皮脂腺分泌下降导致嘴唇失去润滑,容易出现干裂。而孩子的嘴唇黏膜更薄,易出现干裂和疼痛;另一方面,嘴唇干裂不适,孩子会下意识去舔,以期通过唾液来缓解干燥疼痛,但频繁舔嘴角反而会越舔越干燥,甚至出现干裂、出血等情况。这便是口角炎。

小贴士:

家长应当在平时吃饭的过程中教育宝宝不要挑食偏食,并在孩子的食谱中适当添加核黄素丰富的食物、蔬菜和瓜果,如粗粮、豆制品、鱼类、大枣、红白萝卜、大白菜、西红柿、香蕉、梨等。

发现孩子口唇发干时,可涂少许硼砂甘油、润唇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发生,并服用维生素B2,每日3次,每次1-2片。如果已经糜烂发炎,可用75%的酒精或0.2%的碘伏涂口角,每日2次。

当孩子出现口角炎后,家长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外用含抗生素的软膏,每天涂抹嘴角两三次;也可外涂鱼肝油、橄榄油,同时给孩子多喝水。此外,如果孩子口角创面结痂,千万不要撕掉干痂,应让其自愈后脱落。

急性喉炎

幼儿喉腔狭小,声门下软骨柔软疏松,黏膜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现炎症时易发生喉头痉挛性水肿,进而导致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而死。

小贴士:

幼儿患感冒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急性喉炎。发现幼儿声音嘶哑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早上医院看耳鼻喉科。

急性中耳炎

幼儿上火或感冒后,鼻涕增多,咽喉部有炎症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小贴士:

洗头或淋浴时不要让水进入耳内,鼻涕增多时应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然后换另外一侧。得了急性中耳炎,切忌给幼儿乱用滴耳药,应到医院请耳鼻喉科医生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小贴士:

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小贴士:

勤洗手、讲卫生。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小贴士: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小贴士: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结语

面对冬季常见病对宝宝的威胁,如果家长能仔细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改变,并且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来进行预防和保健,是可以避免宝宝生病的。祝愿每一位宝宝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